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雷达科学与技术论文答辩稿(雷达科学与技术论
- 12/09雷达科学与技术论文题目(雷达图论文)
- 12/07NASA为什么要送一台蒸汽机到欧罗巴
- 10/13南极考察队队员讲述 在南极科考是怎样的体验
- 06/03科创板折戟后换道港交所,IPO能解威马"掉队"
杀入激光雷达腹地,4D成像雷达稳了(2)
恩智浦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S32R45、S32R41成像雷达处理器,采用16nm制造工艺,是业内为数不多能够胜任高达4片MMIC芯片级联的产品。在高达12发16收等效192个虚拟通道算力的需求下,据称S32R45一片就能搞定。
同时77GHz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更适合长距探测,体积也可以做到更小,提高了车型设计的灵活度。国际上,恩智浦、大陆、博世、安波福、采埃孚等Tier1基本完成对该领域的布局;国内包括隼眼科技、华域汽车、华为、为升科科技(台湾)等公司也纷纷推出了77GHz的4D成像雷达解决方案。
4D成像雷达算得上是毫米波雷达的进阶版本,在距离、速度、方向角的基础上多了一个高度探测值,不仅提高了视力,探测范围和分辨能力都有所增强。另外,4D成像雷达的成本大概只有激光雷达的10%~20%。
目前恩智浦正在开发第六代雷达芯片,具体规格还没公开。不过在提供芯片之余,恩智浦还提供雷达的软件算法,从软件层面提升雷达的角分辨率,同时解决车与车之间雷达工作产生的干扰问题。
如果没有雷达,一台自动驾驶车要如何穿透黑暗?
4D成像雷达是否会胜出,除了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外,适配芯片的规格也十分关键。毕竟上层建筑好不好,地基占很大的权重。4D成像雷达一般包含射频前端MMIC、数字信号系统DSP和后端算法等主要硬件。“4D成像雷达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前端会有更多通道,后端会有更强的算力需求”,隼眼科技CTO张慧这样说。
按照恩智浦ADAS产品线总经理Steffen Spannagel的说法,成像雷达正处于发展早期,但未来性能有望大幅提升。理想状态下,成像雷达最终可能会取代激光雷达。
在技术趋势上,一些厂商已经开始从24GHz(12.5mm)转向研发综合性能更好的77GHz(3.9mm)毫米波雷达产品。波长越短,意味着角分辨率越高,获得的点云图密度越高,成像就越精准。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4D成像雷达将会成为自动驾驶最核心的传感器。例如在Mobileye的计划里,未来乘用车将只需要一颗前向激光雷达和一颗360度全包覆车身的毫米波雷达。或许未来,行业不用再为雷达的布置而绞尽脑汁了。
因此每日汽车电讯认为,4D毫米波成像雷达既从性能上解决了传统毫米波和激光雷达的不足,又满足了价更低更容易量产这一规律。如果量产验证的效果好,未来不排除吃下激光雷达的部分市场份额。
即将上市的飞凡R7在做功课预告时,为不温不火的4D成像雷达添了一把热度。官方介绍,飞凡R7国内首发Premium 4D成像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达到350米,甚至可以采集前前车的行驶状态数据。
文章来源:《雷达科学与技术》 网址: http://www.ldkxyjszzs.cn/zonghexinwen/2022/051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