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雷达科学与技术论文答辩稿(雷达科学与技术论
- 12/09雷达科学与技术论文题目(雷达图论文)
- 12/07NASA为什么要送一台蒸汽机到欧罗巴
- 10/13南极考察队队员讲述 在南极科考是怎样的体验
- 06/03科创板折戟后换道港交所,IPO能解威马"掉队"
科创板折戟后换道港交所,IPO能解威马"掉队"(2)
各家企业的实际销量也展示了与这一判断相似的结果。2020年,威马的销量为辆,仅次于4.37万辆的蔚来、3.26万辆的理想和2.70万辆的小鹏,与身后的哪吒和零跑也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曾经的“四小龙”之一,不知不觉间已经掉到了新势力的第二梯队。
作为最早踏入新能源赛道的新势力之一,威马的上市之路比起蔚来、理想、小鹏都更为坎坷。
但早在去年31岁餐饮连锁品牌创始人林文钦因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发生事故不幸殒命后,就曾有业内专家介绍称,目前市场上所有车企都还停留在自动驾驶L2级别,严格意义上讲应称其为辅助驾驶,车主即使开启相应模式,手也不应离开方向盘。
尽管威马曾在2020年底召回了1282辆风险车,但此后的事故频发,让包括威马车主在内的不少人怀疑,存在风险隐患的车远不止召回的数字。
多重因素叠加下,威马汽车在同价位产品中的竞争力并不突出。
彼时的威马,还是造车第一梯队“F4”中的一员。德意志银行的一份行研报告中,有分析师将其与蔚小理统称为“新造车四小龙”。若与智能手机类比,特斯拉是智能汽车领域的苹果,那么“蔚小理威”就是智能汽车领域的“华米OV”。
知名汽车博主封士明认为,威马在品牌力和销量上落伍的根本原因或许是产品力的创新度、革命性不够。“市场竞争的核心还是产品和技术。威马擅长的是自建工厂、高管光环、大客户市场,但真正有生命力的还是一个个消费者的认可,而认可主要来自产品力。”
此外,威马2017年就曾提出“128 战略”,即围绕着1个电子电器架构,研发2个车型平台,推出8款电动车。但至今公司迟迟未启动与产品力紧密相关的第二车型平台研发,目前威马旗下三款不同尺寸的 SUV,均基于第一代架构和平台。
在其他新势力销量高歌猛进的同时,威马汽车销量却持续在原地徘徊,在行业人士看来,产品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2021年上半年,威马的销量已经被哪吒和零跑反超。纵观全年,威马辆的销量不仅被蔚小理的超9万辆拉开了一倍的差距,也不及哪吒汽车的近7万辆,几乎与零跑汽车的辆旗鼓相当。
整体而言,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辆。截至2022年4月底,自2018年9月推出首款车型以来,威马共计出售超辆电动汽车,而小鹏2021年一年的销量就有9.81万辆。
时至今日,在威马的招股书中仍赫然写着:“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我们的W6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通过其在家庭或工作地点指定停车位自动代客泊车AVP功能实现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大批量量产电动汽车车型。”而L4级自动驾驶也是W6一直主打的宣传亮点。
按照流程,威马汽车本该公布招股书,但此后威马与科创板的缘分却戛然而止。
封士明指出,当下的威马缺少一款“抗鼎之作”。从2021年1月至今年4月的上险数来看,威马大部分月份的销量徘徊在3-4千辆之间,而南北大众的ID.系列,自去年4月发力以来,已经超过了威马,最高达到过8000辆。此前销量与威马接近的零跑,也在去年底有了飞跃,原因就在于“C11”在造型、智能化、性价比上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的关注和购买。
不过,封士明也表示,如果威马能把IPO的资金正确用到技术研发中,那么IPO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威马的销量危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一个全新出发的威马。”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亦称,IPO提供的资金会加快威马研发生产的步伐。“现在智能汽车还在发展初期,以后的路还很长,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只要威马选择了正确的技术路线,还是有机会重回第一梯队的。”
雷达财经出品 文|张凯旌 编|深海
销量萎靡叠加连续巨亏,纵有融资加持,威马的资金也已十分紧张。有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目前已经锁紧了大部分财政支出,砍掉了很多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以及固定支出,甚至总部大楼还欠着几千万的物业费。
与此同时,科创板的准入门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不少企业的科创板IPO计划陆续搁浅,威马开始另做打算。
同年年底的两次融资,则加深了外界对威马转战港股的猜测。先是在D+轮中,李嘉诚、何鸿燊相关企业介入;随后的D++轮,则由起家于广东,在港股上市的房企雅居乐领投,香港的一家投资银行锦沄商汇也以财务顾问身份参与了本轮融资。
文章来源:《雷达科学与技术》 网址: http://www.ldkxyjszzs.cn/zonghexinwen/2022/0603/964.html